論語——子路篇
子路問政,子曰:“先之,勞之。”請益,曰:“無倦。”
仲弓爲季氏宰,問政,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過(guò),舉賢才。”曰:“焉知賢才而舉之?”曰:“舉爾所知。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?”
子路曰:“衛君待子而爲政,子將(jiāng)奚先?”子曰:“必也正名乎!”子路曰:“有是哉,子之迂也!奚其正?”子曰:“野哉由也!君子于其所不知,蓋阙如也。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,則事(shì)不成(chéng);事(shì)不成(chéng),則禮樂不興;禮樂不興,則刑罰不中;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錯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無所苟而已矣。”
樊遲請學(xué)稼,子曰:“吾不如老農。”請學(xué)爲圃,曰:“吾不如老圃。”樊遲出,子曰:“小人哉樊須也!上好(hǎo)禮,則民莫敢不敬;上好(hǎo)義,則民莫敢不服;上好(hǎo)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。夫如是,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,焉用稼?”
子曰:“誦《詩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;使于四方,不能(néng)專對(duì);雖多,亦奚以爲?”
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”
子曰:“魯衛之政,兄弟也。”
子謂衛公子荊,“善居室。始有,曰:‘苟合矣。’少有,曰:‘苟完矣。’富有,曰:‘苟美矣。’”
子适衛,冉有仆,子曰:“庶矣哉!”冉有曰:“既庶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富之。”曰:“既富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教之。”
子曰:“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(chéng)。”
子曰:“‘善人爲邦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矣。’誠哉是言也!”
子曰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後(hòu)仁。”
子曰:“苟正其身矣,于從政乎何有?不能(néng)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
冉子退朝,子曰:“何晏也?”對(duì)曰:“有政。”子曰:“其事(shì)也。如有政,雖不吾以,吾其與聞之。”
定公問:“一言而可以興邦,有諸?”孔子對(duì)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。人之言曰:‘爲君難,爲臣不易。’如知爲君之難也,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?”曰:“一言而喪邦,有諸?”孔子對(duì)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無樂乎爲君,唯其言而莫予違也。’如其善而莫之違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違也,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?”
葉公問政,子曰:“近者說,遠者來。”
子夏爲莒父宰,問政,子曰: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(shì)不成(chéng)。”
葉公語孔子曰:“吾黨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證之。”孔子曰:“吾黨之直者異于是。父爲子隐,子爲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樊遲問仁,子曰:“居處恭,執事(shì)敬,與人忠。雖之夷狄,不可棄也。”
子貢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宗族稱孝焉,鄉黨稱弟焉。”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爲次矣。”曰:“今之從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鬥筲之人,何足算也!”
子曰:“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進(jìn)取,狷者有所不爲也。”
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’善夫!”“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”子曰:“不占而已矣。”
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子貢問曰:“鄉人皆好(hǎo)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”“鄉人皆惡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不如鄉人之善者好(hǎo)之,其不善者惡之。”
子曰:“君子易事(shì)而難說也,說之不以道(dào)不說也,及其使人也器之;小人難事(shì)而易說也,說之雖不以道(dào)說也,及其使人也求備焉。”
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。”
子曰:“剛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”
子路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謂士矣。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。”
子曰:“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”
子曰:“以不教民戰,是謂棄之。”